廣告

寶林2死「米酵菌酸」超兇猛!台大醫喊避免「這2食物」重複加熱

兩性與生活

 
    

台北市遠百信義素食餐廳「寶林茶室」爆發食物中毒案釀2死,引起外界高度關注,衛福部召開專家會議,初步研判「米酵菌酸」釀禍的可能性高,且該毒素只要攝入約1.5毫克就能致命,毒性相當猛烈。對此,衛福部資訊處處長、前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李建璋建議,短期內對於不是新鮮烹煮,而是重複加熱的米、麵主食應該都要小心避免。

 

 

李建璋在臉書發文指出,米酵菌酸 (Bongkrekic Acid) 和仙人掌細菌的腸毒素 (cereulide) 都是粒線體毒素,粒線體急性損傷會造成猛爆性多器官衰竭,所以臨床上米酵菌酸和仙人掌細菌毒素症候群很難區辨,「都有昏迷、肝、腎衰竭、休克、無發燒現象」,但他也指出,米酵菌酸比仙人掌細菌毒更猛爆,「所以當傳出死亡、重症的愈來愈多,米酵菌酸的機會就更大。」

 

 

「即使是極少量的1.5毫克米酵菌酸也可能致命。過去的爆發事件潛伏期範圍為0.3–16小時,30%至100%會在短時間內導致迅速死亡。這種食物中毒在大陸報告,而且都和發酵食物有關。」如果要移除毒素,透析是一個方法卻無濟於事。因為只需要1.5 mg 就足以致死,利用器官支持期待自我康復,是目前唯一可行。

廣告

 

 

最重要的是在這個時刻如何幫助大家預防避免,建議短期內對於不是新鮮烹煮,而是重複加熱的米、麵主食應該都要小心避免。」,由於受到米酵菌酸污染的食材,不論從外觀、味道及口感上均無異狀,很難像一般腐壞食物容易被察覺。

 

對此,兒科醫師林哲民在「Dr. Jimmy 林哲民醫師」臉書粉專表示,食材經過加熱雖然可以殺死細菌,但細菌產生的「毒素」卻相當耐熱,以金黃葡萄球菌的腸毒素為例,至少需要100℃高溫持續加熱2小時才能消滅毒素,因此這次的素食餐廳中毒案,才會被專家推測是毒素所引起。

 

 

林哲民也提醒,民眾最常有的錯誤觀念是「食物要放到常溫才能放到冰箱」,或稱是過時觀念。最好食物在50至60度以上的時候就放進冰箱,避免細菌增生跟產生更多的毒素。

 

 

廣告